当前位置:热点 > >正文

丁言昭:《海上童心》里的圣野

《海上童心:上海儿童文学作家群像》收集了好些儿童文学作家的故事,读起来特别开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不久,中国福利会出版社的美女编辑方铁寄来一本书:《海上童心:上海儿童文学作家群像》。此书由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于2021年11月,收集了好些儿童文学前辈的故事,还有后来居上的青年作家故事,读起来特别开心,因为其中大部分我都熟悉,就好像在和他们对话一般。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圣野”这个名字上了,他生于1922年,100岁的时候还在写儿歌。

1978年10月,父亲丁景唐出席在庐山召开的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物座谈会,他回沪后兴奋地告诉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学龄前儿童广播“小喇叭”节目就要恢复啦!生长在五六十年代的人谁不知道“小喇叭”啊?这时,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油然而起,父亲提议,“我们一起写一首儿歌吧!”“好啊,好啊!”

“写完后,寄给谁?”我问。

“《小朋友》的周大康啊。”

“周大康是谁?”

“就是圣野呀!”

我想起了曾在儿童读物上看到过许多圣野的作品,还看到他写的《欢迎小雨点》《雷公公和啄木鸟》《不睡觉的火车头》等。

我们写的《“小喇叭”又响啦!》,很快在《小朋友》1979年第4期上发表了。不久,我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去参加座谈会,在会上,我第一次见到圣野先生,他穿着非常朴素,脸上带着笑容,朗读我们的作品,声音是那么柔美、纯真,根本不像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每一个字如同从一个学龄前的儿童口中流出来,我被迷住了,连鼓掌都差点忘了。

1980年代我正在准备写《中国木偶史》,钻到古书堆里,向一些研究古典文学史的前辈请教,还到图书馆去寻找很多报纸杂志,好像从大海里捞针似的寻觅关于木偶皮影的有关资料。

找着找着,写着写着,我想起还缺少一些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少年儿童木偶的活动情况,找谁呢?对,找圣野老师,为什么呢?那时,他曾任《中国儿童时报》的义务编辑、《天行报》“原野诗辑”主编,说不定他手边还保留着1940年代末期的《新少年报》呢?我立刻打电话与他联系,果然他留有这份报纸,太好了!

圣野的家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远,我七拐八拐终于来到他家,进得门来,只见桌上已安放着一叠旧报,是《新少年报》。我坐下来,小心翼翼地翻着这些已有点发脆的报,终于我发现了几则小文章,拿出笔想抄下来,一看时间已晚,圣野看我在犹豫,便说:“走,我陪你到马路对面去复印吧?”我感激地点点头。

到了那小店,老板与他很熟,不一会,任务就完成了,我要付费,圣野老师不允许,说他会和他们总结账的,我只得作罢。回去时,我说:“送你回家吧。”“不要,不要,对马路就是。你看,你回去的车站就在这里。”他回头看看,说:“车来了,你快上车。”圣野老师看我上车后,自己一个人慢慢地过马路,我望着他背影,心里的感动无法言说……

《海上童心》可以写好多这样的小文章,以后慢慢写吧!(丁言昭)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