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蒋香玲)近年来,织金县抢抓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契机,从建强师资队伍、医师队伍、科特派队伍“三支队伍”方面将“组团式”帮扶工作从“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帮扶,推动“组团式”帮扶工作落地落实。
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指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强师资队伍 引领教育事业发展
走进织金县第三中学,原本坑坑洼洼的跑道变得规整,一群群学生在崭新的跑道上或散步,或奔跑,自由自在的活动,脸上洋溢着青春气息。跑道翻新得益于教育“组团式”帮扶人才的到来,杜海军便是帮扶团队中的一员。
杜海军曾任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副校长,现任织金县第三中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他来到三中之后,在全校推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将管理岗位前移到一线,推动管理人员下沉到基层,从而明确责任、聚焦职责。同时,他争取国家专项资金200多万元,专门用于改善织金三中教师基本的办公条件和学生宿舍环境,组织总投资近3000万元的学校改扩建项目正式动工修建,极大程度改善了三中办学条件。
帮扶织金县三中团队还制定了《青蓝工程方案》,明确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与年轻教师形成结对帮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青蓝携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目前,学校已经通过“青蓝工程”促成了12个学科共26个蓝方与53个青方的结对工作,结对双方听评课已达100多节次。
杜海军只是织金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全县共有来自省内外19名教育人才帮扶县第三中学和县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送培送教”“校地共建”“互联网+”“师带徒”“名师+”等方式,以点带面,辐射建强全县教育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品牌建设,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共开展交流培训活动38场次,累计培训教师和学生8421人次。
建强医师队伍 引领医疗领域发展
在织金县人民医院,一场热火朝天的培训会正在有序开展,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围绕胸痛、心衰、房颤中心建设、急慢性心衰治疗、房颤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及肺血管病的诊治等内容开展讲授,深入浅出、生动翔实地为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自“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县医院每两周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学术活动,来自贵医附院、市一医的专家到场进行讲解,全方位加大管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与此同时,县人民医院推行“十博计划”和“百硕计划”,鼓励全体医护人员攻读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在织金分院针对参加“百硕计划”的人员开班授课,提升了县人民医院医师队伍整体水平。2022年以来,选派74人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学习。
当前,全县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覆盖医院管理、重症、普外科等13个专科,以县域死亡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强化省级高水平医院对县级医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中医科获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吕明庄传承工作室织金分站,建立胃肠外科、神经内科专科联盟,实现多个专科领域“零突破”,如普外科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四级手术填补县域医疗技术空白,代谢减重手术填补毕节市医疗技术空白,全县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织金县第三中学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示范课活动
建强科技队伍 引领产业振兴发展
“在复合种植大豆、玉米时,要注意种植间距,采取玉米-大豆2:3分带间作模式,以2行玉米间3行大豆为一个完整带,能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实现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在织金县化起镇九甲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现场,县科技特派员向明贵正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解种植要点,并演示种植技术。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织金县在中央、省、市选派62名科技特派员(含顾问1名)的基础之上,统筹选派1284名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制定科技特派员培训工作计划,以骨干培训、流动培训和定点培训形式,大力培训本土乡村人才,为当地培育一批带不走、留得住的“田秀才”“土专家”。探索制定《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让每个科技特派员选定一个产业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带动周边群众推广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发展作用。2022年以来,开展技术培训3519次,培训60813人次。
标签: